泄压阀基础知识3——安全阀的操作基础(图文)

泄压阀基础知识3——安全阀的操作基础
在前两期中,探讨了弹簧式安全阀和先导式安全阀(POSRV)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场景。作为小编翻译整理Baker Hughes工程师介绍的三种类型的泄压阀文章的第三篇,这里将聚焦安全阀的核心操作机制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。
安全阀(SV)是一种弹簧加载的泄压装置,由上游介质的静压驱动,具备迅速开启或“跳启”的特性。这类阀门主要用于可压缩流体,尤其是蒸汽系统。根据认证标准,安全阀能在不超过系统最大允许工作压力(MAWP)3%的超压条件下,有效保护设备免受损害。
安全阀的设计通常让弹簧暴露在外,便于检查和维护,无需拆解阀门。主要分为两种构造:一种是坚固的立柱式设计(图1),适用于高压和高温工况;另一种是多用途支架式设计(图2),适合低压和低温应用。

Figure 1: Side rod construction.
图1 立柱式设计

Figure 2: Yoke design.
图2 多用途支架式设计
安全阀的操作基础
如图3所示,当安全阀入口处的工作压力低于弹簧的向下力时,阀门保持关闭状态。为了确保阀座的严密性,工作压力应维持在设定压力的95%或以下。

Figure 3: Safety valve in closed position.
图3:安全阀关闭状态
当工作压力达到临界点时,如图4所示,蒸汽开始从阀座面溢入阀腔。在上调节环(G)与下调节环(O)之间形成的间隙中,流体的局部限制造成压力增加,作用于更大的面积,产生足以克服弹簧力的附加力。此时,阀芯脱离阀座,安全阀在设定压力下“跳启”。

Figure 4: Safety valve “simmer point.”
图4:安全阀临界点
一旦安全阀开启,上调节环(G)的位置引导蒸汽改变流向,增加提升力,促使阀芯达到全行程。如果上调节环(G)和下调节环(O)的位置调整得当,即可实现全行程开启(图5)。到达全行程时,限位挡块(M)接触盖板(P),消除振动,增强阀门稳定性。蒸汽通过调节环上的排气孔(J)进入阀腔(H),同时,主轴套圈(K)上升至浮动密封(L)之上固定位置。由于重叠环上两个直径差异,浮动密封和主轴间的工作面积扩大。蒸汽(H)通过主轴与浮动密封(L)及套圈(K)形成的次级间隙进入腔体(Q),随后经由排出口(N)并通过管道排放接口(R)释放至大气中。额外蒸汽则流经浮动密封(L)与套圈(K)之间的间隙。

Figure 5: Safety valve at full lift position.
图5:安全阀全行程开启
关闭时,如图6所示,主轴套圈(K)下降至浮动密封(L)内,有效减小蒸汽从阀腔(H)的排出量。腔室(H)内的瞬时压力积累,其速率由排出口(N)控制,产生向下的弹簧加载力。压力与弹簧力的合力确保了阀门的快速精准关闭。碟片夹持器上方残留的蒸汽压力辅助弹簧,促使碟片返回阀座。关闭过程中的缓冲由下调节环(O)控制。

Figure 6: Safety valve closing.
图6:安全阀关闭
安全阀的特征
立柱结构
立柱位于安全阀体外侧,避免直接接触锅炉高温,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。双立柱允许阀体随锅炉热胀冷缩,不影响安全阀性能,确保设定压力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。
热敏碟片
热敏碟片(P)置于阀座上,构成安全阀的密封面。常用铬镍铁合金制造,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,即使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,也能保持阀座密封性。薄而弹性的边缘设计使碟片温度快速与蒸汽温度同步,减少因蒸汽节流至大气造成的变形。这种设计有助于压力辅助机械闭合,提高阀座密封性。热敏碟片为弹簧力提供低摩擦支点,均匀分布力于阀座区域,防止倾斜,保持与衬套同心,确保复位准确性,避免错位损坏。
盖板组件
盖板(P)迅速排出蒸汽,确保全行程开启。在排放过程中,盖板引导蒸汽至安全方向,隔绝弹簧与高温蒸汽,减少弹簧疲劳。
重叠环
调整上调节环(G)和下调节环(O)可优化排放,实现短暂预热和干净爆裂。适当微调重叠环(K)可借助压力辅助实现3%的排放效率。
常见行业与应用
安全阀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,同时也服务于炼油/石化、化工、造纸、金属加工、矿业以及利用锅炉生产蒸汽的纺织等行业。典型应用场景包括锅炉、过热器、再热器、省煤器、给水加热器等。
综上所述,我们通过深入解析泄压阀的基础知识,认识了弹簧式安全阀、先导式安全阀及安全阀在操作与应用上的独特之处。这些装置作为防止爆炸、火灾和意外释放的最后防线,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至关重要。
相关阅读: 泄压阀基础知识1——弹簧加载式安全泄压阀
泄压阀基础知识2——先导式安全泄压阀的基本操作
文字来源:微信公众号 控制阀事务所标签: 米勒阀门